徐康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布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发布时间:2024-03-14浏览次数:10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南京在发展先进制造业方面有很好的基础,关键是要做好两篇大文章:推动传统制造业深度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紧跟科技前沿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构建一个完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研究创新要素的合理配置并取得重大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式现代化赖以依存的物质技术基础,本质上是先进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实基础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自然以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离不开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要素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生产过程。当这种生产过程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是一种产业经济活动。产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的结构层次,直接决定了生产力的水平和质性。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一般生产力的标准就是创新,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其实现路径就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紧紧抓牢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个重点,推动传统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发展。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引擎。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重大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持续涌现,催生出一系列新产业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能够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科技创新上占据先机,获得的就是发展机遇,反之,只能被动接受挑战。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没有科技创新的突破,就没有高质量的发展,这是绕不过去的“必答题”,没有捷径可走。尤其是新的科技革命孕育了一批重大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高科技竞争的格局正在重塑,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新产业迎面而来,只能以只争朝夕、全力以赴的决心开展科技创新,筑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基础。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实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自身创新。除了基础研究外,绝大多数的科技创新活动要以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和发展新产业为需求导向。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要促进更多创新资源配置于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尤其是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产业创新的核心标志是,广泛使用先进技术,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发展效益好,全要素生产率高,实现绿色发展,这些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

 

建立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产业经济的维度讲,新质生产力至少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产业的现代化水平,二是产业结构的完整性。因此,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建立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强调实体经济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将传统产业丢在一边,全部精力用于发展新兴产业,而是要用先进技术提升传统产业,这方面不仅发展空间大,而且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规模多年居全球第一,但总体上仍处于中低端水平,关系到产业发展水平和安全的许多关键核心技术不在自己手中。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制造业密切相关,大量新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将长期保持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许多重要战略性产品的生产离不开制造技术,如芯片制造、新能源制造、生物医药产品制造、重大关键装备制造等。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加快了本国制造业升级发展的步伐,为此出台了许多竞争性的产业政策。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深度转型升级,建立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路径。

 

南京在发展先进制造业方面有很好的基础,关键是要做好两篇大的文章。第一篇大文章是推动传统制造业深度转型升级,第二篇大文章是加快发展紧跟科技前沿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深度转型升级,着力点主要是在“深度”上,就是要用当代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实现从设计到生产再到整个流程的技术进步,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传统产业若只是在某一局部环节上使用了新技术,但整个生产流程还是旧的,还是沿用过去的生产方式,包括关键设备、材料、零部件、工艺、软件这些基础性的技术都未改造,就谈不上是深度的转型升级。例如,今天许多制造业企业都实现“上网”了,可能还有自己的网站,但整个生产流程还是采用原有技术范式,不知道“上云”为何物,工业互联网尚未起步,这样的企业离数字化和智能化就还有很远的距离。传统产业实现深度转型升级,必须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决心和勇气,这个“役”就是科技创新,没有其他可替代。制造业中也有很多新产业,许多变革方向与培育未来产业密切相关。例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方兴未艾,芯片的“后摩尔时代”必然带来集成电路新器件、新材料的重大突破,因此将产生一个巨大的新产业。再如,“低空经济”的出现,也为包括新型航空器及其材料制造提供了重大机遇。所以说,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

 

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还要着力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谋划和布局未来产业,构建一个完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各地不能搞一个模式。南京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也要走因地制宜的路子,注重发挥比较优势,不搞与其他地方雷同的产业体系。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南京可以把两个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加以突出,一是新一代人工智能,二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今后20年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技术迭代快,应用范围广,对经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难以估计。南京科教资源丰富,有关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实力较强,产业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完全有可能在这一领域走在国内前列,形成国际影响。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南京的金字招牌,此优势应进一步得到放大。要突出高端工业软件、平台软件、新兴软件,提升软件的价值含量。信息服务业要提升档次,扩大辐射范围,使南京成为在国际上有影响和国内一流的信息服务中心城市。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解放思想包容创新

 

无论是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还是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都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新产业(包括升级后的传统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催生新质生产力,也是以大量的创新活动为前提,其中包括许多破除原有技术模式的颠覆性创新。这就需要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包容各种有利于提升生产力水平的创新实践,甚至是一时不被社会接受的“另类”创新。

 

科技创新的发展规律表明,一些颠覆原有技术的重要创新活动,由于技术比较超前,路径不循常规,往往一开始不被人看好,而就是这些初看时有些另类离奇的创新实践,产生重大颠覆性技术的可能性较大,一个重要新产业的诞生概率也较高。以前没有人想过火箭升天后是否可以回收再利用,研发这方面的技术被认为是异想天开,后来,火箭回收技术成功,商业航天发射成为一个崭新的产业。脑机接口技术曾经被看作是怪异的“脑洞大开”,但现在的技术已臻于成熟,一个包括硬件和软件在内的巨大产业正在孕育之中。甚至在几年前“元宇宙”一词还是被有些媒体嘲笑的用语,但现在作为时代的先进技术已用在许多领域。社会该问的,不是这些创新是否能成功(市场会检验这些创新的成功性);而是要问,为什么事后被证明成功的重大创新实践发生在了别的地方?只有破除固有的思维和模式,鼓励各类创新活动,包容尚不成熟的早期创新,才有可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创新的肥沃土壤。

 

鼓励创新,关键在于营造有利于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环境与生态,这里面尤其要重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和壮大创新金融支持力度。南京高校科研院所云集,创新资源丰富,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缺少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领军型创新龙头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有待突破。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要深入研究创新要素的合理配置,在这一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离不开风险资本的参与,必须大力发展城市资本市场。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相比,南京在吸纳风险资本、高科技企业融资等方面还有一些短板,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突破。一个新质生产力发展迅速的城市,一定是创新资本云集、金融业发达的城市。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以先进发达的产业为支撑,以人才为关键保障。人才要能够善于从事前沿性和颠覆性创新实践,必须了解和熟悉国际创新前沿动向,掌握尽可能多的科技信息和产业发展信息。这一问题很重要,如果连国际上有什么先进的东西都不了解,是很难掌握真正先进的技术的。现在国际上ChatGPT已经到4.0阶段,后面的技术迭代仍会继续加快,视频生成的Sora技术也已问世,如果我们的科技人员对此一无所知,是很难紧跟新一代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的。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支持科技人员尤其是企业创新人才广泛参与国际合作交流,多举办重量级的科技论坛和产业发展博览会,把南京办成一个有国际水准的重要的产业科技信息发布城市。与此同时,在一定的范围内积极探索数据的有序跨境流动,为科技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科技前沿和信息创造有利环境。

 

 

作者徐康宁,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社科名家

来源:2024313日南京日报第A10版思想理论·新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