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康宁:必须紧扣主题

发布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发布时间:2024-07-17浏览次数:10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重要法宝,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动力。进入新征程,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及时推出一批战略性、创造性、引领性改革,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新征程上凝聚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旗帜,也必然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扣的主题。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是什么,当前的切入点在哪里,节奏如何把握,怎样加强改革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这些有关改革的重大谋划与措施,都要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方向保持一致,以有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关键坐标。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调整生产关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调整生产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所代表的是先进生产力,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切不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都应破除。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一定是进入改革深水区攻坚区的过程,没有可以照搬或复制的成熟经验,一切都要靠摸索和尝试,通过创新来积累经验。以往的改革经验不可简单套用,但改革的精神可以传承和光大。以改革为动力,我们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现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发展的新目标,还是要坚持走改革的道路,坚信唯有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才能成功实现现代化。对于看准了的改革,就要坚决地去改,而且要改好、改到位,不留遗憾。改革是勇敢者的事业,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担当作为,许多问题很难改好、改到位。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握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大趋势,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全面提升发展的效能与质量,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就是为创新松绑,为创新开路,尤其是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要看到,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还有许多短板,而体制机制方面的弊端是造成这些短板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许多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突破这些技术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创新链与产业链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大量成果只是挂在墙上,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缺乏深度融合;人才和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仍有待实质性突破,“人才帽子”和评奖名目繁多,刺激了许多急功近利的行为,真正的重大原创性成果却难以涌现。如果不深化科技体制和人才制度改革,不从制度安排上解决一些根本性问题,旧的制度弊端一定会妨碍原创性和颠覆性技术成果的涌现,真正的拔尖人才也难以成长起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还是会面临一堵无形的墙。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产业体系应建立在充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之上,并有一大批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作为底座支撑。我们必须始终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根本原则,这是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积累的重要宝贵经验之一,也是我们能始终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的重要法宝。在解放生产力的发展之初,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激活生产要素的特殊功能。在今天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还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才有更为先进的生产力。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史证明,大量产业化的先进技术往往是由企业突破的,或是在企业主导下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成功获取的,企业天然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市场经济制度是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重要前提条件,创新资源通过市场机制充分流动、合理配置、优化组合,是企业吸纳更多的资源并用于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要尊重企业经营主体地位,尊重企业家的特殊贡献。市场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充分化,国内统一大市场还需要加强建设,所以要继续通过深化改革来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与此同时,政府要发挥积极作用,在规划引导、调控经济和规范市场等方面更好担负应有职能。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这里面既有事关基础性、全局性的整体制度建设方面的战略性改革,也有大量具体的与民生诸事有关的微观层面改革,都要全面考量、统筹推进,该推出的改革项目,不能遗漏一个。改革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深水区攻坚区推进改革,难度尤其大,要采取“先立后破”的改革方略,坚持以点到面的改革原则,力争用较小的改革成本换取较大的改革收益。一方面,用改革的办法做大增量,带动存量优化;另一方面,在“新人”“新事”“新制度”上大胆去改、改彻底,总结经验,以点带面,不断扩大改革效应。同时,适当加大改革的容错空间,不让改革者承受过多风险,更不让不作为者得益。只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有利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定会攻坚克难、持续到底。

 

作者:徐康宁,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江苏民生幸福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来源:202479日《新华日报》第10版 思想周刊·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