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昕:江苏泰州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促进平安法治乡村建设

发布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发布时间:2024-07-19浏览次数:23

近年来,泰州市以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为契机,以网格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法治化保障为重点,持续推进平安法治乡村建设,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新提升。去年,该市顺利通过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验收,验收成绩在全国名列前茅。

为了总结经验,近期,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对泰州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促进平安法治乡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中,我们感到泰州的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对于推进平安法治乡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聚焦强基层重基础,深化拓展网格化治理

网格化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也是重要基础。从2018年起,泰州大力实施“精网微格”工程,推进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

一是细分网格单元。坚持“规模适度、实战实用”原则,全市共划分7066个综合网格、215个专属网格、3.38万个“微网格”。同时,配齐了2543个城市网格全部配备专职网格员,与城乡社区工作者同工同酬。专门设立泰州网格学院、网格实训基地、高校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市财政每年6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网格奖补一季一验收、一季一奖补。

二是融合共治力量。扎实开展“网格+”系列活动,推动网格力量与物业管理、数字化城管、12345热线、监管执法、应急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治理力量交互联动、协同合作。全面推进警网融合,820个警格、939名社区民警和18名辅警对应到网格,形成警务力量与网格力量融合互补的叠加效应。创树形成“我的网格我的家”“警网有约”等一批特色品牌,泰州市网格知晓率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

三是完善“巡办分离”机制。持续开展“敲门行动”“铁脚板走万家”等活动,推进网格基础信息核查“清仓见底”“祥泰网格”建设,一方面让网格员回归发现问题、上报问题的主责主业,另一方面倒逼属地、属事职能部门主动担当履职,推动形成协同高效的“网格报告、镇街吹哨、部门报到”联勤联动模式。

四是强化数据赋能。统一研发应用“泰治理”网格化平台,纵向贯通市县乡村网格;横向打通12345政务服务热线、110非警务平台数据通道,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按照“一格一群、一户一人”原则,建立14015个、130多万人参与的网格居民服务群,确保第一时间受理、回应群众诉求。

二、聚焦强源头重实效,落细落实精准化服务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尽可能为群众提供精准高效的调解服务,最大限度将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推进乡村平安法治建设,加大社会矛盾的调解处理,让群众感受到平安建设就在身边,就在眼前。

一是实行“清零式”管理。创新“三张清单”和“一个工作指引”,即风险防控责任清单、风险清单、负面清单和绩效评价工作指引;明晰了17项具体责任、13项支撑举措、38项具体任务和10类否决情形。全市率先制定了“无黑城市”的创建体系,创新开展以“六安”即家安、路安、校安、业安、食安、医安和“六无”即无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无黑恶势力和刑事犯罪、无安全责任事故、无邪教活动、无涉毒案件、无特殊人群漏管失控为主要内容的“六六创安工程”,不断巩固提升平安乡村建设成果。全市群众安全感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二是强化“一站式”解纷。以“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为目标,率先出台《创建平安基层法治乡村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充分整合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非诉讼服务中心、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12345政务服务使民热线等平台资源,创新建立“闭环管理、分层化解、全程公开”机制,构建“线上自选+线下调解”模式,实现矛盾纠纷“一窗式受理、一站式调处、一揽子解决”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探索“多元化”参与的治理新路径。同时,大力发展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在医疗、道路交通、征地拆迁、消费维权等14个行业领域全面建立专业调解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志愿服务等方式,培植了一批能承接矛盾调解功能的社会组织。泰州市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贤“五老”、退休政法干警、律师等参与矛盾化解,提升了化解效果,我市矛盾纠纷调解率、解决率已连续3年保持全省第一。

三、聚焦强法治重普法,加快推进法治化进程

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系统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断提升法治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

一是加强普法宣传。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为抓手,以“法律咨询”进社区为载体,组织开展宪法宣“124行动”、普法志愿服“71行动”等系列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实行“零距离”普法,点对点“送法普法”,通过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方式,为群众提供精准、便捷、多样的法律服务,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二是深化法治乡村建设。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大力培育乡村“法律明白人”“法护人生”“法进家庭”“法润村居”等普法专项行动,加强睦邻点、议事亭、网格驿站等协商阵地的建设。全市创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4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成率达46%以上。

三是创建法治示范点。推动“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系列主题法治文化活动,打造“梅乡·法韵”法治文化品牌,创建成40个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实现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覆盖,并以法治文化的形式走进基层,走进乡村为群众提供平安法制宣传文艺宣传教育。同时,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先后表彰见义勇为好市民121人、先进模范个人27名,营造了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为持续推进乡村治理走深走实,真正拍出成效,让群众满意,建设“强富美高”新泰州,创造更加平安稳定、和谐善治的法治乡村而努力拼搏。

 

作者:徐昕,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来源;《社会与公益》2024年第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