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继承和发展,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必须长期把握的重要指导原则。
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大政方针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起来的。“稳中求进”从作为一般的方法到成为“总基调”,再成为“重要原则”,又发展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一完整表述,是因应实践问题而生,在回答和解决实践问题中发展完善的,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特别是习近平同志对我国经济工作规律认识的深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让我们对中国现代化的光明前景更加充满期待。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是对“稳中求进”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稳中求进”思想的更客观、更全面、更准确的科学表达,是对“稳中求进”内涵的深化和拓展,切中了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要害,是做好当前经济工作重要指导原则。必须完整把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特别是“先立后破”的深刻内涵,关键是“立”,前提是“稳”,以进促稳,先立再破。
要坚定不移推进“进”和“立”。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劳动力、土地等资源要素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大,传统发展方式面临越来越强大的环境承载等硬约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我们必须告别传统发展理念、建立新的发展机制、形成新的内生发展动能、构建新的产业体系、立起新的发展生态。只有持续实现“进”和“立”,我国经济才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变成现实。
慎用先“破”再“立”。“进”和“立”是必须的,但也是有条件的,尤其要慎用先“破”再“立”。我国以要素驱动、规模扩张、外延发展为特征的传统发展生态,是经过了几十年积累、逐步形成的,转变这种生态、弱化并扭转这种强大路径依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通过“破”可能加快生态变革的步伐,但经济和社会运行是无法承受的甚至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我们每年有2000万左右新增就业人口,社会运行、民生发展每年需要庞大财力支撑,转型发展的结构调整需要巨大成本投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需要强大物质基础,所有这些都是以持续性发展做保障、为前提的。在没有“立”的情况下,决不能实施影响大局、伤筋动骨的“破”。
必须坚持“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首先,要把握“稳”字、稳定经济运行,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稳定和保持传统产业优势,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确保我国经济合理的增长势头,坚决守住经济社会安全运行的底线。其次,要坚定不移推进“立”,大力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构建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再次,在“立”的基础上,既坚定又稳步淘汰落后产能,破除和退出阻碍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新旧发展生态权重的此消彼长。必须强调,“立”也是“稳”的条件,必须坚持“以进促稳”。我国经济正处在不进则退的转型攻坚阶段,没有“进”和“立”,单纯靠“稳”也是稳不住的。“进”和“立”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也是稳定经济运行的条件。
作者:丁茂战,系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研究员
来源:2024年4月9日《团结报》第04版专题报道·专家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