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学校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举旗定向、正本清源。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既是大学教育的生发之根、立命之本,也是涵育时代新人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宝库,东南大学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多措并举筑牢文化根基,为“时代新人”立心铸魂。
找准文化“关键点”,深刻把握新时代文化发展脉搏
学校作为文化重地、人才高地和育人基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承担着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重要任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积极履行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任务,把握“命脉”、坚守“根脉”、打通“心脉”是学校筑牢文化根基、涵育时代新人的关键所在。
把握“命脉”,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育人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了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的文化观。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学校要把握新时代文化发展“命脉”,关键在于举旗定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坚持党的领导,深入落实“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深入践行“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念方法,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坚守“根脉”,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深厚滋养和有力支撑,也成为以文化人、凝魂聚气的重要源泉。学校要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方面,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校园建设、课程设计、实践活动等各个环节,让青年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下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进而坚定文化自信、认清文化使命;另一方面,要在时代新人的培育中构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引导青年学生握紧文化传承发展的接力棒,成为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力军,用时代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价值提炼与代际传承。
打通“心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育人”的关键在于“育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精神力量。学校要打通育人“心脉”,必须不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融入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不断延伸育人维度、拓展育人途径,让青年学生在“日用而不觉”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浸润中将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转化为行为认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内化为精神支柱、外化为自觉行动。
瞄准文化“发力点”,勇毅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要论断指引学校更好引领社会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既是大学发展本身的需要,也是大学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需要。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发挥学校文化传承的社会功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凝聚重视文化建设的共识、加大文化建设的力度,在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中作出新贡献,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在涵育时代新人中释放文化新动能。
坚定文化自信,在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中作出新贡献。中华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东南大学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匠心铸精品、以精品育新人。牵头打造教育部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项目“梅庵派古琴”基地,举办上百场“戏曲走进大学生”等文化活动,让学校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地;深挖学校红色育人资源,依托吴健雄纪念馆、“团二大”会议旧址“梅庵”等30余个育人载体点燃红色引擎、传承信仰薪火,让学校成为红色革命文化的重要弘扬地;打造“我的东大”元宇宙项目,以智慧科技创新文化育人模式、提升文化育人效果,让学校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策源地。
坚定文化自信,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不仅要创造文化新辉煌,还要探索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东南大学既着眼未来科技制高点,深耕网络通信、深海探测、器官芯片等核心技术,依托未来网络未来产业科技园、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平台,积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东大方阵”,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倡议发起卓越大学智库联盟,充分依托联盟学校学科特色与独特优势,凝练研究方向,开展跨学科的咨政研究合作,不断产出有格局、有组织、有政策引领力的高水平智库成果,让学校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建设新高地。
坚定文化自信,在涵育时代新人中释放文化新动能。学校是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学校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教育根本问题赋能定向。近年来,东南大学开展两次全校教育思想大讨论,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一号工作”,创新“三制五化”培养模式改革,建设了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等领军人才培养基地;大力弘扬东南大学在百年办学历程中沉淀的“止于至善”校训文化和“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学风校风文化,用文化因子激发青年学生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的信心和决心,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
盯准文化“突破点”,守正创新开创文化育人多维路径
在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生动实践中,东南大学始终保持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把一流大学文化建设和文化育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开拓文化育人的新生态、新渠道、新格局。
全面构建实践育人新生态。发挥文化效能,激发实践活力,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一是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技能竞赛文化氛围。东南大学坚持以“互联网+”“挑战杯”等大赛为牵引,开展模拟创业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打造涵盖课程、体验、孵化、研究的“四相融通”式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生态体系,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高素质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二是大力营造社会志愿服务文化氛围。东南大学充分利用校园新闻网、广播台、宣传栏等媒体平台,宣传引导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类社会实践深入学习、准确理解党的创新理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教育师生、指导实践。
积极拓宽网络育人新渠道。全力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打造特色网络文化阵地,是铸魂育人的重要抓手。东南大学持续深化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为培育时代新人赋能加力、筑基铺轨。一是融媒驱动,构筑网络文化主阵地。建立东南大学融媒体平台,打造立体化网络育人矩阵,官方微信公众号影响力跃居全国前列,抖音、B站、快手、微视等平台每年播放量上亿,获评2023年“教育媒体融合典型案例”。二是淬炼精品,精心打造网络文化品牌。推出东南大学“樱花教室”“梧桐文化节”系列报道,让师生在平凡中发现温暖,在日常中寻找美好;举办“夜空中最亮的星”毕业季建筑投影秀,传递育人温度。
深度打开环境育人新格局。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精神风貌、核心文化的载体,蕴含着巨大的隐形育人功能。东南大学持续提升校园环境文化品位,以一流校园文化环境润育领军人才。一是持续优化物质文化环境,擦亮育人标识。充分发挥场所育人功能,用好学生宿舍社区育人阵地,打造集党建、社交、文化、学习于一体的多元共享空间;依托健雄书院、秉文书院等场所,将学生社区打造为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二是持续优化精神文化环境,积极开展各类主题鲜明、形式多样、贴近师生的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坚持“以艺载道”,推出“昆曲进校园”、主题油画展等高端美育鉴赏体验系列活动,营造“多元、高雅、现代”的校园文化氛围。
抓好文化“落脚点”,开放包容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学校作为中外学术和文化交流的桥头堡、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重要窗口,不仅要培养青年学生心怀“国之大者”的家国情怀,还要培养青年学生“胸怀天下”的国际视野,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明凝聚力、感召力。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播中国声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是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基础。东南大学始终扎根中国大地办学,精心提炼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以中国文明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成立国家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淬炼具有集体记忆和共性认同的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符号系统,构建传播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新平台和新载体。深化校地合作,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实践体验基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开展学术研究与实践调研,用生动案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
秉承开放包容胸襟,深化研究学习。开放包容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东南大学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加强国别与区域文化研究,成立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区域国别研究中心”,深入研究各国多元文化内涵与国情文明差异,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倡议发起“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加快构建大学碳中和人才培养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以开放包容之姿深化中外学术交流对话。
深化国际合作办学,培养文化使者。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讲好中国故事,关键在人。东南大学充分发挥育人优势,将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同培养国际学生相结合,一方面,建立中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院——“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打造东南大学第一个国际化书院,中外携手打造世界级科研教育平台,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另一方面,创新留学生教育模式,通过开设“云游五大洲——在南华,观世界”世界文化课程,举办中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一带一路”青少年英语演讲比赛等多元化活动,培养知华友华爱华国际使者,在文化交融中共同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左惟,东南大学党委书记、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2024年3月《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