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在“新”关键在“质”

发布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发布时间:2024-03-06浏览次数:10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依靠科技创新抢占新赛道、依靠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也在加速推进

农历甲辰龙年上班第一天,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深圳召开,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奋力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的新广东。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的“科学的春天”已经扑面而来。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依靠科技创新抢占新赛道、依靠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也在加速推进。

1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今年1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全面、系统、深刻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谱写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新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关键所在。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迎头赶上新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经过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们在载人航天、深海探测、超级计算机、量子信息、新能源技术等诸多科技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同我国转向创新驱动、走向高质量发展历史性交汇,新的科技浪潮滚滚而来,历史机遇不容再次错过,必须时不我待发展我国的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内核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尽快冲破“卡脖子”瓶颈的重要机遇。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生产力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变革必须遵循其内在演化规律,要实现从一个经济大国、科技大国转向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并不是一蹴而就和轻轻松松的事情。当前我国在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实现由大向强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还面临西方发达国家在高技术领域的多重围堵、遏制、打压,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屡遭“卡脖子”制约。但差距也是动力,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大力推动产业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力求实现发展由立足资源禀赋的后发优势转向依靠创新引领的先发优势。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战略机遇。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上大力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加快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基于中国现实国情、顺应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主动探索一条能够造福人民福祉、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科技文明新形态,这也是一个世界大国应有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2 以新提质,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新时代最大的政治,就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推进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是发展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抓手。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质、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也在质,必须要紧紧围绕发展先进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以新提质,切实把创新融入产品、企业、产业、城市和区域发展以及人力资源的质的提升上,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

以新提质,就是要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用科技改造现有生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不断攻克“卡脖子”技术,锻造“撒手锏”技术,研发更多“根技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促进代表技术进步的数字生产力、智能生产力、绿色生产力迅速壮大。

以新提质,就是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现代产业链条。要及时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科技创新成果尽快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广泛应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物科学、绿色能源等未来产业新赛道,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现传统产业老树新花,新兴产业竞相发展,未来产业孕育孵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生态。

以新提质,就是要全力支持企业做创新的主角,推动创新资源不断向优质企业集聚。企业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基本载体,是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的核心力量。企业强则创新强。要切实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锻造平台,通过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促进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企业集聚、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让企业的腰杆子挺起来、硬起来。

3 营造环境,培育创新的良好生态

新质生产力得到快速成长和发展壮大后,必然要突破旧的生产关系束缚,这是生产力理论的基本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一新型生产关系就是要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经济体制、科技体制、人才体制,营造宽松、包容、激励容错的创新生态环境,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等等。当前最重要的是在这几个方面下足功夫。

一是能宽容失败。新的科技创新一日千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创新不同于前三次工业革命的最大特点就是非线性的,充满不确定性,由此难免遇到各种挫折,而且新的数字技术变革给人类发展是否能够带来正效益并不能完全把握。因此,必须建立激励与容错机制,既要鼓励创新,又能包容失败,需要深刻认识“伟大不是规划出来”的底层逻辑。

二是要尊重法治。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生态对政府治理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有为政府的真正内涵就是尊重市场,讲求契约,忠于法治,强化服务,要充分尊重企业的自主决策,决不能擅自干预企业经营和创新活动,甘于为其企业创新活动提供最便捷、最高效的市场服务。

三是有开放胸襟。尽管有一些西方国家逆经济全球化大势,搞“小院高墙”、肆意“脱钩断链”,但技术创新必须在充分的国际交流合作中放大辐射效应、增加人类福祉。我们必须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吸收人类科技进步的新成果,并以自身的努力和历史的智慧为新的技术文明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胡敏,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来源:2024年03月04日《南方》杂志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