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梦杰:大舆论场视域下网络新闻评论如何引导舆论

发布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发布时间:2023-12-24浏览次数:10

【摘要】网络传播模式呈现出去中心化趋势,大舆论场呈现出更强的自发性、突发性、多元性的特点。本文基于对近几年网络热点舆情事件的分析,探究在大舆论场视域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发挥机制。分析发现,在大舆论场中,网络新闻评论在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深度不够、入驻平台缺乏公信力、互动不可控等劣势。基于此,本文提出网络新闻评论要做到“四个平衡”:评论观点性与舆论导向性的平衡,传播广泛性与媒介权威性的平衡,发布时效性与内容严谨性的平衡,受众互动性与情绪疏导性的平衡。

【关键词】大舆论场网络新闻评论舆论引导公信力舆论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国际国内、线上线下、虚拟现实、体制外体制内等界限愈益模糊,构成了越来越复杂的大舆论场,更具有自发性、突发性、公开性、多元性、冲突性、匿名性、无界性、难控性等特点。”相较于之前的舆论格局,大舆论场呈现出更加复杂多变、模糊不定的形态,新媒体的驱动让多种元素在这一场域中激烈地交融碰撞,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受到来自网络媒体的挑战,网络新闻评论因其观点性、及时性、多元化、互动性等优势,在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因此,研究在大舆论场视域下如何发挥网络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与实践意义。

网络新闻评论的定义与特征

(一)网络新闻评论的定义。网络新闻评论在互联网的热潮中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已成为当下新闻宣传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保留了传统新闻评论深刻的思想内核,也依托新媒介新平台生长出包容开放的特性。通常而言,“网络新闻评论是在网络媒体上就某个人们关心的重要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发表的评价性意见”。网络新闻评论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统新闻评论在网络平台发表,编辑们将刊载在传统纸媒上的评论文章转发至网页上,如人民网的“人民时评”栏目,保留了传统评论的严谨与规范,延续了传统媒体单向传递信息的模式。第二类是媒体通过网络平台首先发表的新闻评论,即媒体通过自己的新闻客户端或在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官方账号上发布新闻评论。一般情况下,这类评论先于传统媒体发出,部分评论会在网络平台发布之后再通过传统媒体发表。第三类是个人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发表的新闻评论。近年来,部分媒体客户端通过开放的方式邀请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入驻,如人民号、新华号、企鹅号等。热点事件发生后,很多个人账号也会发声。这类新闻评论通常观点性很强,有时甚至言辞过激,缺乏理性思考及权威性,因此平台通常会标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台立场”。本文讨论的主要是第二种,即媒体自身通过网络平台发表的新闻评论。

(二)网络新闻评论在舆论引导方面的特征。相较于过去的舆论格局,大舆论场具有更强的自发性、突发性、多元性等特点。互联网为网民提供了就社会时事热点发表意见、交换意见的便捷场所,开放平等的环境让信息获取和言论表达更加容易,同时账户匿名让很多网民放任感性进行即兴评论,由精英们垄断的话语场域被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打破。众声喧哗成为线上舆论环境的常态,围绕某些人物、事件的舆论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从形成到爆发的历程,多元争鸣的网络舆论环境随时会造成舆论的失序和失控,加快网络舆论生态的失衡,也对舆论引导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主体多元、成分复杂的舆论环境,网络新闻评论因融合了网络的快捷性、媒体的权威性、评论的导向性等多个特性,使得其在热点事件的舆论引导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及时性评价增加了网络新闻评论影响的时间和范围,网络新闻评论利用媒体平台就热点社会事件第一时间发声,成为公众了解事实的首要渠道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谣言的滋生与扩散,同时跟踪事件进展传达理性的观点与声音,有效疏导缓解公众的负面情绪。第二,多元化平台丰富了网络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图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态让新闻评论传递的信息更易被受众接受。第三,开放式互动拓展了网络新闻评论的传播层级,各个社交媒体平台的搜索、转发、评论等功能促进了网络新闻评论的多次传播,打破圈层信息壁垒辐射向更广泛的群体。

网络新闻评论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舆论引导

纵观近年来社会热点事件舆论的发酵、爆发、蔓延与平息的全过程,网络新闻评论都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一篇优秀的网络新闻评论能够还原事实和疏解网民情绪,维护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反之,偏颇不当的网络新闻评论会恶化舆论态势,甚至引发更加严重的次生舆情。

(一)正向引导与情绪疏解。公信权威是主流媒体的核心优势,即便是在以情绪传播为主导的社交媒体平台上,主流媒体的发声仍是引导舆论走向、占据传播主动权和舆论阵地的关键。在引发重大舆情的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中,大量网络新闻评论的持续发表在此次事件的舆论引导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2610日下午,一网友发布唐山烧烤店内多名男子殴打一女子的视频,迅速引发社会关注。当天下午,唐山市公安局路北分局发布第一份警情通报。然而随着舆情的发酵,网民的关注重点偏移到性别对立上,指责在场男性没有上前帮忙,演艺圈的明星大V们发表如“推卸逃避软弱,中国男人都应该去服兵役”等言论,让网民的愤怒情绪进一步爆发。

610日晚,《中国妇女报》《法治日报》通过官方微博分别以微评话题“壹段评”“法报君说”发表评论文章,《如此暴力,恐怕不止女性缺少安全感,普通居民都会感到自危》《社会戾气必须依法制止,施暴者必须受到法律严惩》等评论表达了鲜明的立场态度,获数万条评论、百万次转发。611日,《光明日报》客户端发表评论《围殴女性、种地道歉、铁丝锁门……唐山三次热搜背后的共性问题》,612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发表评论《坚决依法严惩施暴者,坚决谴责对无辜者的网暴》,呼吁公众理性思考,为乱象迭出的舆论场降温,引导网民的关注焦点回到案件本身,深挖唐山市发生多起恶性案件的原因。在舆情关系、舆情对象和舆情热点都不断泛化的大舆论场,主流媒体借助网络平台整合公共事件相关社会舆情的相关内容,掌握社会舆情主动权,同时培养并引导意见领袖,对公共事件中的公众行为与认知实现正确引导。

(二)负向引导与价值失衡。不当的、偏颇的网络新闻评论会恶化舆情态势,甚至成为点燃舆论场的导火索,让负面言论、负面能量聚集扩散,其造成的次生伤害有可能超越社会事件本身。泛娱乐时代,网络受众的广泛性与融媒权利的强势性往往直接影响到网络公共领域的自由开放程度。如在易烊千玺等明星入编事件中,“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公众号发布评论文章《易烊千玺凭什么不能考编?又为什么要考编?》,该文章将明星的成就归功于个人努力,污名化“小镇做题家”这一本是寒门子弟用来自嘲的概念,以精英口吻贬低普通人的付出和努力。这篇倾向明显的评论进一步激发了网友对明星入编的反感,“小镇做题家”相关词条登上热搜,引发新一轮的舆论热潮。

(三)“引火上身”与舆论“反转”。在流量经济下,面对愈发激烈的生存和竞争压力,一些媒体在报道方面偏离了主流价值观,脱离了正确的舆论引导轨道。今年3月,针对寺庙相关景区订单量激增,年轻人纷纷拜佛烧香的现象,《新京报》通过其官方账号“新京报评论”发表评论文章《不上课不上进只上香?奋斗才是年轻人底色》,导致舆论由讨论“年轻人烧香”反转为对《新京报》的攻击,网民纷纷到其评论区留言、“怒怼”,导致其被迫关闭评论区。

网络新闻评论需做到“四个平衡”

从以上案例可看出,面对新媒体时代复杂多变、难以控制的大舆论场,网络新闻评论必须做好以下“四个平衡”,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一)评论观点性与舆论导向性的平衡。在大舆论场中,时空限制和信息壁垒被日益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打破,原本存在于不同舆论主体、领域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对同一热点事件评论的数量爆发式增长,观点也更加丰富多样。相较于平稳中庸的表达,个性鲜明、具有争议的评论更容易获得关注。部分新闻媒体过度追逐流量或标榜个性,而失去了价值评判的基本标准和价值引领的初心担当。

要把握好评论观点性与舆论导向性之间的平衡,首先,要坚守媒体人的职责使命。在新媒体时代,媒体仍需谨守本位,既要做“弄潮儿”,也要引领主流。网络不是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屏障,新闻评论不应因“网络”加持而“忘本”,反而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新闻评论的生产和传播规律,在多主体传播的环境下表达出立场鲜明、价值正确的主流媒体态度。其次,要保持理性思考。面对多方矛盾交汇的社会热点事件,“自媒体”、网民众说纷纭,新闻媒体此时必须坚持理性思考,理性发声,以基于事实的观点说服人、以站在人民立场的评论引导受众,而不是用自己的偏见、成见误导网民。

(二)传播广泛性与媒介权威性的平衡。在融媒背景下,网络新闻评论拥有更加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和平台。用户群体庞大的微博、微信、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网络新闻评论的传播范围,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一方面,多元化的平台分散了受众的注意力,大多数人只记得信息推送的渠道,并不会特别关注发布主体,因此难以形成纸媒时代如报纸般的品牌效应。还有部分营销号冒充主流媒体发布评论,影响了媒体的客观性和公信力。另一方面,许多新闻媒体在不同平台发布的新闻评论仍是传统评论的复制粘贴,并没有结合平台特色调整形式与内容,难以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反而失去了权威性。

把握好传播广泛性与媒介权威性的平衡,首先应利用新技术、新平台为新闻宣传加速赋能,建立全媒体新闻评论矩阵,形成全网联动效应,不给“冒牌”账号可乘之机。其次,面对不同的传播平台,采用如“微评”“融评”等新形式,发布既快捷又可视可听,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碎片化阅读习惯的评论,也方便及时迅速地跟进事件发展,发布第一手消息。

(三)发布时效性与内容严谨性的平衡。准确及时一直是新闻发布的基本要求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网络新闻评论在时效性方面遥遥领先于传统新闻评论。借助智能设备和媒介平台,媒体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评论发布,受众也可以随时阅读并进行互动。在社会热点事件发生后,人们都希望第一时间了解真相获取观点,因此最先发布的新闻评论往往能“拦截”大量流量,也进一步促进了媒体对时效性的追求。但过度追求时效自然会缩短创作时间,作者的思考深度、流程上的“三审三校”均难以保证,这极有可能导致网络新闻评论失去原有的严谨与深度。一篇高质量的新闻评论,必须在了解事件全貌甚至有时还需要对事实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融入深刻的思考和严谨的表达,而这些都需要时间。

把握好网络新闻评论时效性与内容严谨性的平衡,首先,要提升评论员的专业素养。评论员应在平时勤学苦练,深入基层,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同时,评论员需要熟悉互联网传播规律和互联网舆论生态,这样才能在事件发生时迅速反应,在最短时间内撰写出有深刻内涵、让大众信服的评论文章。其次,要优化新闻评论的生产创作流程。媒体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将网络新闻评论的创作、审核、发布等环节优化,提高工作效率。

(四)受众互动性与情绪疏导性的平衡。相较于传统新闻评论,网络新闻评论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在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社交媒体平台,用户都可以通过点赞、转发、评论等功能表达自己的态度。在新媒体技术的赋权作用下,以个性化、即时性、匿名化、参与性为特征的网络平台为公众提供了相对自由的舆论场,在网络空间里公众情绪也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和表达。大舆论场中更容易发生言语冲突,因为主体的观点意见一旦被发表,就共时地分布在网络平台上,又因为网络话语的尖锐化和极端化,人们难以做到理性地交流探讨。在网络舆论场中,涉网络舆情的多种观点不断碰撞、摩擦,其讨论的深度和广度远超传统新闻评论。有时网络新闻评论的发表,也会成为撬动舆论场的变数,吸引更多用户的参与互动,让矛盾扩大,或激发本已平息的舆论再次复萌。

把握好与网民互动及对其情绪疏导的平衡,首先要善于洞察公众情绪,恰当适时地发表意见。媒体应利用大数据等技术研判舆论的发展态势,在与网民的互动中理性引导,疏解网民激动情绪。其次,要秉持理性平和的态度,建构平等的交流范式,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混乱复杂的网络舆论场中,公众期望看到的是权威信息,但权威并不等同于生硬、虚空。网络新闻评论不是居高临下地对网友进行观点灌输,而是用亲切平等的话语与网友共情,让网友畅所欲言后做出理性回应。

结语

网络平台的出现,使得新闻评论有了新的传播载体,内涵与外延都已产生变化。在错综复杂的大舆论场中,只有把握好平台、载体、导向等多方面的平衡,才能使得网络新闻评论发挥其正向舆论引导作用,占领并筑牢舆论阵地、引导网民理性思考、疏解网民情绪,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空间。


作者:翟梦杰,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来源:《青年记者》2023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