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康宁:以科技创新有力促进产业升级

发布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发布时间:2023-11-09浏览次数:10

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放眼全球,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将科技创新视为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纷纷加快布局、加大投入,以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战略抉择,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带领我国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进一步明确指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任务,这对于促进科技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准确把握科技创新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互为一体的辩证关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发生变化,从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来看,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全方位提升。科技创新是助推国内大循环的主要动力,也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保障。因此,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工作中,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一“牛鼻子”,把提高科技自立自强水平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

 

科技创新要和产业创新紧密对接。目前,我国科技创新现状“强”“弱”并存。我国科技创新之“强”在于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关的体系化能力,在载人航天、卫星导航、超级计算、量子信息、深海探测等若干重要领域,推出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科技创新之“弱”在于产业化、产业链和经营主体,在于仍然存在许多产业缺失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链断链缺链现象严重、“链主”企业缺乏等短板。总的来说,产业发展层次低、科技含量不高依旧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矛盾。

 

产业升级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而不能单单靠商业模式的创新。现在市场上流行的商业模式多数是模仿国外,商业模式的创新,固然可以活跃市场,也有相当的价值,但不能替代硬科技的创新,没有关键核心技术作支撑,仅凭商业模式创新也难以永葆优势。一个大国必须依靠硬科技实力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重点做好“科技+产业”融合的文章,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要聚焦产业升级来抓平台建设、抓科技攻关、促成果转化,以产业新需求激发科技创新动能,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形成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

 

江苏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结合上具备有利条件与优势。首先,2022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3700亿元,较2017年增长超过60%,对全国的贡献接近1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首次突破3%,研发投入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其次,作为制造业第一大省,江苏产业门类齐全,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70%。再次,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2023年上半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1.1%,比去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跨入“万亿级产业俱乐部”。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江苏要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江苏要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坚守实体经济,深入实施制造强省方略,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既是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必须扛起的重大使命和任务,也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结合提供了方向和目标。

 

新时代新征程,江苏有责任也有能力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对接上率先取得新突破,为全国积累经验、探索道路。一是真正确立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唱主角、挑大梁。要构建新型产学研高效协作机制,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鼓励和支持企业从事关键技术创新,着力攻克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尤其是原创关键技术缺失的短板,鼓励江苏优秀企业不仅勇当省内产业链的“链主”,还要力争当上全国产业链的“链主”,切实担负起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企业责任。二是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支撑“强链补链延链”。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重点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的基础前沿技术,抢抓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带来的重大机遇,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三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努力促进产业发展与先进前沿技术深度融合,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四是在高水平开放中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把握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积极开展国际产业科技合作,汇聚全球创新要素,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提升产业创新水平。



作者:徐康宁,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来源:《新华日报》2023年11月7日第11版思想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