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茂战: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发布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发布时间:2023-04-20浏览次数:31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维护国家安全要坚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并作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的攻坚期,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安全这个基础,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提供坚实支撑。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必须坚持产量产能一起抓、数量质量一起抓、生产生态一起抓,增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性。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树立节约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活资源拓展,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

 

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必须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拉长产业链的“长板”,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提升产业质量。补齐产业链的“短板”,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确保在关键时刻可以做到自我循环,在极端情况下经济正常运转。坚持“两条腿”走路,实行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相结合、实物储备和产能储备相结合、国家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相结合,优化应急物资品种和储备布局,合理确定储备规模,全面加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力度。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进一步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基础研究,提升科技投入效能,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尤其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必须坚持立足国内、补齐短板、多元保障、强化储备,完善产供储销体系,增强能源持续稳定供应和风险管控能力。加强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建设,确保在关键时刻发挥保底线的调节作用。不断提高国内能源资源生产和保供能力,提高海洋资源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优化海外资源保障能力,以互利共赢方式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同有关国家的能源合作,多元拓展油气进口来源,维护战略通道和关键节点安全。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妥善应对输入性风险。要有效化解房地产风险。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深入研判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和城镇化格局等重大趋势性、结构性变化,抓紧研究和实施治本之策。要积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处置力度,优化债务期限结构,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作者丁茂战,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

来源:《解放军报》2023年4月19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