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康宁:打造长江经济带产业创新高地

发布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发布时间:2023-03-01浏览次数:33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其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报告强调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既勾勒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也指明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落在实体经济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方向,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长江经济带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长江经济带实体经济发达,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比较完善,中心城市地位独特,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城市群效应,在国家经济版图中具有重要地位。长江经济带科教资源丰富,创新驱动发展具有优势,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东数西算”潜力巨大。这些特点和条件,造就了长江经济带作为建设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

因此,长江经济带必须将自身打造成一流的产业创新高地,为国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打造长江经济带产业创新高地必须要有主攻方向,把握好主要着力点。具体来讲,应着重聚焦以下五个着力点,集中力量加以推进:

一是产业创新要从底层和基础做起。关键核心技术绝大多数都是底层技术、基础技术,“卡脖子”主要是卡在底层技术、基础技术和通用技术上。实现产业创新必须要在涉及产业底层性、基础性、通用性的关键技术上进行突破,整体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长江经济带应率先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筑牢产业关键技术的基础底座。

二是推进长江经济带产业创新融合集群发展。融合集群是当代现代化产业的发展规律,尤其反映了基于高技术的新兴产业之间相互融合渗透发展的新特征。融合表现为新兴产业间融合发展,不断创造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集群表现为产业发展在空间上集聚的高效一面。打造长江经济带产业创新高地,要推动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同时加强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

三是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发展重大机遇。数字经济将重塑国家和区域竞争的优势,是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长江经济带数据生产能力强,应用场景极为丰富,更是“东数西算”国家战略的主要实施区域,应努力成为国家数字经济引领发展区。一方面要大力建设高水平的数字与网络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要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四是真正建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是科技创新的一条基本规律,我国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缺失或不牢是创新面临的最大短板,必须千方百计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长江经济带实体经济比重高,市场主体活跃,应努力在建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上为全国探新路。关键是要改革涉及创新的体制机制,包括改革人才制度、科技成果评价制度,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使创新资源适当向企业集中,建立良好的创新生态与环境。

五是在高水平开放中打造产业创新高地。当今世界,产业创新的一些前沿尖端成果往往聚合全人类智慧而成,还要看到,目前产业创新的核心资源和高端资源主要在国际上。因此,要打造一流的产业创新高地,突破尖端的产业核心技术,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善于吸纳各方的创新要素,开展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交流。长江经济带应重点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汇聚全球产业创新要素,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高地。

 

作者:徐康宁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来源:《新华日报》2023年1月10日第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