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要求。结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对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坚持和完善的新要求,考察江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有改进完善的空间,具体表现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有待加强,社会力量没有充分调动,尚未形成全省范围内的区域优势整合等方面。具体对策在于从基层社会治理的高度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认识,实现资源、权力下沉,发挥好基层党委核心引领和政府职能效力,实现全省范围内的区块链信息共享。
2018年7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议程。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2019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要方面。围绕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江苏样本”,结合中央新政策分析及走访调研情况,以下是对现状、问题与对策的研究报告。
一、江苏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主要做法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江苏建成了8家全国试点和19家省试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中心以政治性、开创新、实践性为要求积极加快建设,做好“三创新”(创新工作主体、创新工作平台、创新工作方法)和“四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注重融入融合和精准供给,打造具有基层特色、地方特色、江苏特色的育人服务实践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
1.统筹规划上下联动,打造文明实践主阵地。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厅字〔2018〕78号)和《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苏办〔2018〕56号)发布以来,江苏各地纷纷制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努力构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阵地。纵向上设置了“中心、所、站、点”四级分层,向下延伸至乡、镇、街道、园区、企业、社区,从中心越往下层级延伸至所、站、点,形成全网覆盖;横向上整合组织、宣传、综治、科协、文广、教育、卫计、体育、科技、民政、司法等各部门力量,统筹党群、文体、教育等服务中心资源,形成了上下级联动态势。
2.盘活资源、组建队伍、打响品牌一以贯之,形成系统工程。第一,完善工作模式,盘活资源。各地通过组合拳、融媒体、实践云、服务+、“1+1>2”等创新方式来整合盘活资源,力图实现平台融合与协同实践。例如南京江宁区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互通联动,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搭建信息共享工作平台,开设“江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云”板块,开发远程视频平台,实现文明实践活动参加人员、受众人员的信息采集和大数据分析。第二,明确工作主体,建设志愿者服务队伍。江苏各地中心不断加强专职人员配备和志愿服务机制完善、志愿服务者队伍建设。启东、海安等中心探索培育“二传手”、农民指导员、“百姓名嘴”、“五大员”、社区网格正能量加油站、村居文体团队等志愿者服务队伍。江阴不断放大“乡风文明志愿岗”引导作用,形成了“乡音戏社”群众艺术团、“美丽乡村”志愿服务队、“爱心妈妈团”等志愿服务组织。靖江德胜村设立了法制文艺演出队和老年娱乐宣传队。徐州贾汪区马庄村成立了农民管乐团队,还先后组建了“百人锣鼓队”和民俗表演团。第三,创新工作方式,打响活动品牌。连云港赣榆区、海安市等中心推行平台“点单式”服务,了解群众所需以针对性开展工作。靖江德胜村建造“3A”居家养老中心,创立“村主要负责人接待日”制度,形成“村民崇德尚法养成工程”。启东吕四港镇将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送书下乡常态化,经常性举办全民健身运动、全民阅读、全民艺术、七彩夏日等系列活动。南京江宁区推进“城市文化客厅、社区邻里书房、乡村文化大堂、城镇最美街角”工程,着力打造了以“江宁之春”群众文化节为核心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海安市增强“欢乐大舞台”、“乐一天”农民艺术节、“行万里路、进千家门”品牌活动影响力,举办“非遗进校园”“经典诵读”“文明礼仪”等特色活动,启动“百名会员进百企,百名会员帮百村”工程。
3.聚焦地域特色,发挥移风易俗的因地效应。江苏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挖“地域”文化基因,注重传统文化底蕴和革命文化特色,强化本地文化价值滋养心灵、涵养德行、引领风尚的作用,形成了移风易俗的因地效应。江苏不少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利用道德高地、好人之城的文化资源加以宣传和教育,将好人好事和文明规范融入故事宣讲、诗歌朗诵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徐州贾汪区马庄村还建立了“家庭档案”“红白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以“小家”和谐促“大村”文明。扬中市融合渡江文化园红色文化、道德文化园乡贤文化以及廉政法治文化,形成了教育示范基地。
二、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江苏样本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有待加强。通过调研走访我们发现,无论是工作流程的展开还是品牌活动的开展,群众的主体性特色还不够鲜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应仅仅被看作是一项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还应该是一个凝聚民心的阵地,是连接群众的桥梁。如何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群众本身具有的力量发动起来,就需要各中心灵活调度资源、发挥创新性思维、贴近群众和关心群众,真正做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各项工作。
2.社会力量没有充分调动。群众活动参与度不高,除了政府宣传力度之外,很大程度上与群众参与各中心文明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相关。为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活动知名度、品牌辨识度、服务精准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应树立大社会观、大治理观,打造全民参与的开放治理体系,强调坚持把开放融合作为根本取向,完善开放多元、互利共赢的社会协同体制。在这一方面,江苏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3.尚未形成全省范围内的区域优势整合。目前江苏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其所在的市、区各自为阵,没有加以优势整合,还没有形成更大范围的影响势态,移风易俗还未在更大区域内得以实现。其实江苏很多相近区域存在着共性特质,如革命文化、传统文化、民间习俗、姻亲关系、经济基础、社会环境等;而存在着地域差异的两地或多地域之间也可以在文明实践各方面实现互补和互助。
4.具体制度建设与条件保障不够有力。工作开展难、资源无法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度不高,根本在于没有加以科学完善的制度化建设。建立全面有效的制度模式是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得以长期进行下去的根本保证。这其中包括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和人才队伍支撑这几个方向的制度支撑,如制定效果评价标准,纳入质量评估体系;明确主体责任,发挥好基层党委的直接领导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带动作用;构建地域资源共享区块链、政府-社会协同合作机制、网格化管理体系等。
三、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江苏样本的对策建议
1.强化认识,加强重视程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标志着我们党对于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社会治理的核心要义在于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恰恰立足于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精神文化领域的问题解决。各相关部门应从基层社会治理的高度加强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实现资源、权力下沉,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社会力量的充分调动根本在于资源的下沉和权力的下沉,将资金、人员、数据、信息等社会资本进行整合,实现文明实践中心在基层的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和手段综合,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等的功能,让千千万万社会组织的微治理释放出大能量,发挥基层民主自治的生机和活力,提高基层组织的号召力、动员力和执行力。
3.发挥好基层党委核心引领和政府职能效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的途径和载体。明确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政府责任制,实现各部门之间的联动融合,横向上破除部分分割、各自为政的弊病,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的机制;纵向上破除头重脚轻、贯通不畅的难题,打造统筹有利、运转高效、做强做实的工作体系,提高对接群众需求,实现新时代下文明实践的精准落地能力。
4.加强科技支撑,实现全省范围内的区块链信息共享。从技术上实现全省范围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块链信息资源建设,实现各文明实践中心之间的地域资源、品牌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整合。实现从纵向信息共享到横向信息共享,再到“集中—分布式”共享的跨越,在实现上下层级间的信息共享基础上实现跨地域、跨部门、跨平台,确保信息资源共享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帮助政府决策和公共服务,建设智慧化政府。引入“区块链”技术,可以建立基于区块链的新型文明实践中心的基础信息资源协同共享模式,并给出系统框架和运行流程,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能有效地实现江苏省域范围内各文明实践中心多元主体之间的信息一致协同和相互信任,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形成以江苏省为范围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
作者:杨洋,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