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报告第9期】国外社会主义发展跟踪研究2015年 年度报告(亚非拉篇)

发布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发布时间:2017-04-22浏览次数:371

国外社会主义发展跟踪研究2015

年度报告(亚非拉篇)

正如201510月底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17届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所指出的,2015年,世界资本主义危机持续发酵,冲击世界现有格局。首先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武力干涉与挑起“颜色革命”的政策,导致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兴起与难民问题加剧。亚非拉社会主义运动可谓喜忧参半,一方面南亚尼泊尔左翼重新执政,另一方面拉丁美洲几个左翼政权遇到挫折。总之,2015年世界形势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国际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增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境艰难但希望仍在。

一、亚洲社会主义发展状况

2015年东北亚朝鲜劳动党执政地位巩固,先军政策路线不变,继续加强国防力量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月中旬,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平壤举行,朝鲜劳动党第一书记金正恩在会上表示,要贯彻金正日遗训,当前最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是决定性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010日,朝鲜劳动党建党70周年纪念日,朝鲜各地举办庆祝活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应邀出席。2015年朝鲜半岛形势基本稳定,虽然8月下旬曾出现双方互射炮弹的局部冲突,但与2016年处于战争边缘的紧张相比,可谓暴风雨前的宁静。

执政的越南共产党继续保持灵活的改革路线,2月初举行了建党85周年纪念活动,越共总书记阮富仲在纪念大会上提出,继续推动革新事业,推动农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开放并融入国际社会,实现两个战略任务,为实现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的目标而稳步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奋斗。201554日至7日,越共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召开了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就十二届中央委员会人事工作方向、越南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人数和代表名额分配等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意见,为2016年召开的十二大进行准备。

2015年是执政的老挝人民革命党建党60周年,老挝人民革命党总书记、国家主席朱马里在仪式上发表讲话说,人革党非常注重坚持和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带领全体老挝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取得了巨大成就。老挝经济近年来年均增长率均超过7%,老挝将继续推动革新开放进程,改善国家管理,进一步挖掘潜力,增强国家团结与统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相对于越南和老挝执政的社会主义政党,仍然处于革命夺权阶段的菲律宾共产党2015年的处境就艰苦得多。菲律宾共产党目前在菲律宾仍然属于非法政党,其下还领导了在农村的武装力量“新人民军”(New People Army, NPA)以及在城市合法斗争的左翼政治联盟“全国民主阵线”(National Democratic Front, NDF)。在武装斗争方面,新人民军在菲律宾已经战斗了近四十成为世界历史上坚持武装斗争时间最长的共产党。2015年新人民军与菲律宾官方发生十多场死伤人数不多的小规模武装冲突,年中新人民军武装斗争遭遇挫折。62日,新人民军最高指挥官席尔瓦(Adelberto Silva)在马尼拉南部巴克奥尔被捕。28日,领导一支700人游击队的新人民军司令皮滔(Leonardo Pitao)在南部城市达沃附近的一个山村中,被特种部队打死。西瓦尔的被捕和皮滔的牺牲是新人民军的重大损失。

111416日,菲共领导下的国际连带组织“国际人民斗争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of Peoples' Struggle, ILPS)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了第五届国际大会,会议主题为“保卫世界社会正义、巩固人民团结和增强反帝国主义掠夺、危机和战争的斗争”,来自39个国家180个组织的4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有个人代表参加。大会声明提出:美国依旧是亚洲区域和平最大的威胁,反对美国为遏制中国崛起、维持其地区霸权的“重返亚洲”政策。呼吁撤除日本、韩国、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的美军基地,呼吁美国终止在本地区针对中国和朝鲜的挑衅,重申支持没有美国介入、朝鲜人民自身努力的朝鲜半岛和平自主的再统一运动。

2015年南亚地区社会主义运动也历经了变化。目前印度的主要社会主义势力有两股:第一,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以下简称“印共(马)”,印共(马)是现在印度最大的共产主义政党,也是特里普拉邦的执政党。1964年该党从印度共产党分裂出来。2013年该党约有党员百万人。2015419日,印共(马)选出了新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西塔拉姆·亚秋里(Sitaram Yechury)。走议会选举路线的印共(马)目前在545席的印度人民院(印度下议院)中拥有9名席次,245席的印度联邦院(印度上议院)中拥有8席。第二,印度共产党(毛主义),以下简称“印共(毛)”。20049月,“印度毛主义共产主义者中心”与“人民战争集团”合并组建“印共(毛)”,由贾纳帕蒂任总书记。201451“印度共产党(马列)纳萨尔巴里”并入该党。印共(毛)坚持武装斗争,奉行人民战争战略,现在全印度170多个地区活动,其中北起尼泊尔边境,南至安得拉邦南部山区被称为“红色走廊”的势力强大,活动频繁,该党试图把这一地区建成一个革命联合区域。印共(毛)目前被印度政府视为非法组织。除了军事行动,6月印共(毛)针对印度恰蒂斯加尔邦政府以缺乏许可为由计划关闭3000间中小学学校和寄宿学校发表了强烈反对声明,认为此举是公然针对少数民族阿迪瓦西人的歧视政策,标志着印度当局的反人民本质与教育、经济政策的破产。声明最后呼吁所有的学生、教师、家长、进步知识分子、人权组织和各民族社会团体共同起来反对该政策。印共(毛)是目前南亚地区毛主义政党中比较成熟的政党,面对印度当局和美国联手推行的“低烈度战争”,进行思想、政治和军事上的反制是目前最大的挑战。

与印度接壤的尼泊尔社会主义运动有所突破。至2015年为止,尼泊尔外加各种后缀的共产党多达10个,其中最大的是“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以下简称“尼共(联合马列)”和“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主义)”,以下简称“尼联共(毛)。2015918日,尼泊尔总统亚达夫正式签署颁布新宪法,标志着尼泊尔自2006年十年内战结束以来,旷日持久的制宪运动终于告一段落。根据尼泊尔新宪法,总统是名誉职位,实权由总理掌握。1011日,尼共(联合马列)主席卡德加·普拉萨德·夏尔马·奥利(Khadga Prasad Sharma Oli)在本党及尼联共(毛)、尼泊尔民族民主党等党派的支持下当选为尼泊尔总理。同月28日,尼泊尔国会投票选出尼泊尔总统,尼共(联合马列)副主席比迪娅·戴维·班达里(Bidhya Devi Bhandari)当选尼泊尔历史上首任女性国家元首,她也成为世界首位共产党女总统。同月31日,尼新政府执政联盟之一、第三大党尼联共(毛)领导人南达·巴哈杜尔·普恩当选尼新任副总统。普恩是尼联共(毛)主要领导人,1965年生于尼中西部地区罗尔帕县农民家庭,参加和领导了尼联共(毛)领导的人民战争。尼共(马列联合)和尼联共(毛)经历了几次联合又分裂,执政又下野,如今再度携手获得政权。双方的分歧归根结底是当前历史条件下“议会道路”与“武装斗争道路”的争论,两党如何克服矛盾、走向合作乃至进一步整合,将是尼泊尔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关键。

二、非洲社会主义发展状况

南非共产党(以下简称“南非共”)是非洲最具影响力的共产党,现有党员22.5万人,目前与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以下简称“非国大”)和南非工会大会结成三方联盟,自1994年新南非诞生以来稳固执政。南非共在执政联盟中主要是提供理论指导以及干部,例如南非前总统贝基和现任总统祖玛(Jacob Zuma)都是南非共党员。现任总书记为恩齐曼迪(Blade Nzimande)。

20157月初,南非共在索韦托召开特别全国代表大会,700名党代表出席会议,研究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南非共认为,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当前危机,为非国大更加左倾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此次大会题为“加强南非共产党的先进性”的讨论文件写道:“我们不是旁观者,我们是非国大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参与到希望未来十年看到什么样非国大的激烈讨论中。”82日,总书记恩齐曼迪在建党94周年的声明中指出,南非共产党仍要重申“打倒帝国主义”,以国家的力量将反帝运动推上新的高度。对于美国这个“自命的世界警察”,他认为必须停止对古巴的非法经济制裁,停止所有它在世界各地犯下的反人类暴行。南非共产党欢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约翰内斯堡设立非洲总部,认为这将加强国际合作,打败西方帝国主义及其有剥削本质的金融机构。

南非共目前遇到的挑战是新南非成立20年以来,南非经济转型的目标仍未实现,白人资产阶级仍然掌握经济命脉,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富差距严重。另外,党内有少部分人不满非国大部分偏右政策,主张脱离三方联盟独立参选,如何处理好坚持立场与统一战线的关系,也是南非共接下来面临的一大课题。

除南非共以外,非洲其他地区的社会主义力量发展仍然有限,目前非洲地区在国会中拥有席位的共产主义政党有三:第一,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工人党(Workers' Party),该党成立于1990年,主张托洛茨基主义,现任主席为哈农(Louisa Hanoune)。该党在2012年阿尔及利亚立法会选举中获得24席,得票率3.71%。第二,西非内陆国马里的“非洲争取民主和独立团结党”(African Solidarity for Democracy and Independence),该党成立于1996年,目前有4名议员。信仰共产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泛非主义。第三,南非西边奈米比亚的“工人革命党”(Workers Revolutionary Party),该党1989年成立,2009年至2014年之间曾改名“奈米比亚共产党”。2014年国会大选得票率为1.49%,在国会中拥有2个席位。

整体而言,非洲除南非以外,其他各国的社会主义运动相对较弱,该地区应有的反抗与其受到的压迫相比不成比例。

三、拉丁美洲社会主义发展状况

除了古巴保持政权稳定外,拉丁美洲的整体政治气氛表现出向右转的趋势,区域政治版图酝酿的新一轮调整,将对该地区几个执政的左翼政权来说带来不小的挑战。

古巴社会主义政权执政地位稳固。2015年古巴宏观经济保持稳定,同比增长4%,通胀率维持在3%5%。较大的变化是古巴与美国关系。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对古巴实行不合理的封锁和制裁政策(联合国大会连续24年通过决议要求美国解除对古巴的封锁)。201412月,古巴同美国启动关系正常化进程。20157月,两国恢复外交关系。4月和9月,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先后举行了两次会晤。古美关系正常化是美国单方面调整对古政策的结果,其意义是美国半个世纪以来对古巴的经济封锁、贸易禁运和外交孤立政策宣告失败;古巴坚持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和反对美国封锁的政策取得重大胜利。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美国调整对古政策的同时,加大了对委内瑞拉的打击,企图分化瓦解古巴和委内瑞拉的紧密关系,用心极其险恶。如何处理好美国借古美关系正常化引入的意识形态渗透问题,将是古巴未来维护社会主义政权稳定的关键所在。

南美大国巴西,由劳工党领导的左翼执政联盟以微弱的多数保住政权,2015年元旦艰难连任的罗塞芙(Dilma Rousseff)总统宣布就职。近些年来巴西经济增长乏力,没有起色;政治斗争尖锐,由反对派的14个政党所组成的巴西有史以来力量最强大的反对党在大选中仅以较小差距败北,心里极不服气,总想寻机翻盘。更严重的问题是2014年初,巴西石油公司爆出高层涉嫌洗钱、隐匿外汇并秘密向执政党提供政治献金的丑闻继续发酵。3月和4月巴西全国发生两次人数达70万的反贪腐大游行,罗塞芙支持率跌至20%以下。8月第三次全国反贪腐游行,人数破80万人,罗塞芙的支持率剩下8%,反对党正蠢蠢欲动,伺机提出总统弹劾案。2015年执政的巴西社会主义政权危机重重。

拉丁美洲社会主义运动旗手委内瑞拉2015年形势也不乐观。2013年初查韦斯因病去世,马杜罗继任总统,继续执行查韦斯路线:反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奉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捍卫玻利瓦尔革命果实,维护劳动阶级和人民利益,致力于建设公平、自由、人道的“21世纪社会主义”。然而,委内瑞拉经济组成过于单一化,95%的收入、25%的GDP50%的政府财政收入都依赖石油出口,同时近90%以上的食品和日用商品依赖进口。近年来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组织为扼杀页岩油产业,长期压低国际原油价格,导致委内瑞拉经济陷入崩溃边缘,民生物资严重短缺,通货膨胀严重。201526日,委举行全国代表大会选举,执政党统一社会主义党仅获得55席,由主要反对党组成的“民主团结圆桌会议”赢得112席。这是自1999年来反对派首次赢得该选举。反对党通过占据议会绝对多数席位获得修改宪法、批准和修改各级法律、任命公共职能部门领导人、调查政府高官以及批准国家预算等权力。这一结果将严重挫败委内瑞拉执政党推行多年的“21世纪社会主义”路线。另外,委内瑞拉是拉美左翼联盟的核心成员,近年来通过出口廉价石油和提供低息融资等方式支持古巴等左翼国家,促进了拉美左翼联盟的发展,委内瑞拉执政党议会选举的失利也将给拉丁美洲的左翼势力带来另一次打击。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迷,让以依赖石油出口创收的委内瑞拉陷入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马杜罗采取的应对政策成效有限。而美国的外交手段以及反对派在议会占据的绝对优势等因素,也会进一步影响政治走向,马杜罗政府执政形势异常严峻。

与巴西和委内瑞拉相比,厄瓜多尔的局势要稍好些。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Rafael CORREA Delgado)提出“现代社会主义”的思想,主张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已经破产,社会主义是拉美国家发展的唯一道路,而所谓“现代社会主义”是市场经济与政府调控、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社会主义。科雷亚通过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对教育和医疗领域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社会福利、调整资产再分配政策,使厄瓜多尔的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但厄瓜多尔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缓慢,仍然属于南美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石油价格下跌也为厄瓜多尔经济蒙上阴影,厄瓜多尔石油出口占到其国际贸易的50%。油价下跌后,2015年厄瓜多尔财政预算将削减4%,科雷亚政府的多项社会保障政策无法得到资金保障。但总体而言,厄瓜多尔社会主义政府执政地位稳固。玻利维亚的情况基本类似,2015年再度连任总统的莫拉莱斯(Juan Evo MORALES Ayma)开始了他第三个任期。莫拉莱斯所属的执政党“争取社会主义运动”继续保持对参、众两院的控制,稳定推行“生产和社群发展模式”的“社群社会主义”。

另一个右转国家是阿根廷。偏左政权在总统选举中败给了右派的反对党候选人,结束了长达十二年的执政。2003年中间偏左的正义党人基什内尔(Néstor Carlos Kirchner)就任总统后,采取左翼庇隆主义路线,经济快速复苏,政局稳定,民生改善。2007年基什内尔夫人克里斯蒂娜(Cristina Fernández de Kirchner)作为总统候选人代表“正义党-胜利阵线”参加该年大选获胜,2011年再度连任,维持了12年的中左政府执政。正义党执政前半时期推动增加就业,吸引外资,扩大社会福利和基础设施建设。阿根廷经济多年保持高速增长。20102011年其增速高达9.2%和8.7%。但随着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问题,从2012年起阿根廷经济迅速下滑,货币大幅贬值、通货膨胀严重,并连续爆发多次全国性罢工和外债违约等事件。最终导致克里斯蒂娜继任者败选,反对派候选人、中偏右“变革”联盟的领导人马里西奥·马克里(Mauricio Macri)胜出。

纵观拉美左翼政权的兴衰,左翼政党上台之时,正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走高,拉美资源型产品出口大肆扩张之际,拉美经济发展迎来黄金时期。经济实力增长有助于左翼政党实现对普通民众的政治承诺。这些左翼政党执政的国家在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领域进行重大投资,改善了民生,赢得中下阶层民众政治支持。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下跌,拉美左翼政权渐无财力维持庞大的社会开支,社会矛盾随之逐步显现出来。

2015年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状况有喜有忧,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基本稳定,尼泊尔几个共产党联合全面掌权是亮点,拉丁美洲多个左翼政权则面临严重危机。但整体而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仍处低潮。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国际政治影响力逐步增强,一方面要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尊严交往,另一方面不能忘记第三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老朋友,尤其应该关注这些国家的左翼势力,于义于利都应如此。以目前我们在南海问题上与菲律宾的矛盾为例,菲律宾现任总统阿基诺三世依附美国升高南海军事紧张局势,反观菲律宾共产党,长期坚定反对美国介入菲律宾内政和亚洲事务,对南海问题上也主张应该通过过相关各方和平协商解决,立场差异明显,与菲律宾共产党展开一定程度的党际交流,有益无害。对第三世界亚非拉在朝或在野的社会主义力量而言,中国崛起不仅仅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提供一种启发,同时应担负伴随着对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旧秩序的挑战,以及中国秉持的和平发展、互惠共赢新国际秩序的确立。长远来看,唯有义利兼顾,中国才能实现改变世界格局的真正崛起。


智库专家:

林哲元: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本文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报告2016年第9期